“貉”字的意思
同“貊”。
[hé]1.也叫狗獾。哺乳動物。外形像狐,但體較胖,尾較短。穴居河谷、山邊和田野間。
2.古又同“貊(mò)”。
[háo]同“貉(hé)”。用于“貉子”“貉絨”。
“貉”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貉
hé ㄏㄜˊ
◎ 哺乳動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邊和田野間;雜食魚、鼠、蛙、蝦、蟹和野果、雜草等,皮很珍貴:一丘之~。
其它字義
● 貉
háo ㄏㄠˊ
◎ 義同(一),用于“貉子”、“貉絨”。
其它字義
● 貉
mò ㄇㄛˋ
◎ 古同“貊”。
英語 badger; raccoon dog
德語 Marderhund ,still, wortkarg
法語 chien viverrin,tapir,tribu du Nord,blaireau
“貉”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貉 háo
(1) —— 義同“貉”( hé )
(2) 另見 hé
基本詞義
◎ 貉 hé
〈名〉
(1) (形聲。從豸( zhì),長脊的野獸,各聲。本義:一種野獸,通稱“貉子”,也叫“貍”)
(2) 同本義 [racoon dog] 食肉目犬科的一種動物(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產(chǎn)地包括中、日、朝和烏蘇里邊區(qū)。有三個亞種,產(chǎn)于中國東北、華北、華中、東南和西南各省區(qū),是著名的毛皮獸,它的毛皮被稱為貉子皮或貉絨
(3) 另見 háo
“貉”字的辭典解釋
動物名。食肉目犬科。即貍,銳頭尖鼻,耳短小而圓,四肢短,毛褐色或黑灰色。于夜間活動,以小動物、魚類等為食。其皮為珍貴裘料。
貉ㄇㄛˋmò 名古代中國稱北方的一支外族為「貉」?!睹献印じ孀酉隆罚骸赣p之于堯舜之道者,大貉 、小貉也?!埂盾髯印駥W》:「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 也?!?/p>貉ㄏㄠˊháo語音
(一)之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