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猱”字的意思
古書上說的一種猴。
“猱”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猱
náo ㄋㄠˊ
古書上說的一種猴。古琴彈奏的一種指法:吟~。英語 a monkey with yellow hair
德語 lschen, kratzen ,Gekritzel (S)
法語 singe (arch.)
“猱”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猱
獿 náo
〈名〉
(1) 獸名 [macaque]。猿屬。身體便捷,善攀援。又名“狨”或“獼猴”
毋教猱升木。——《詩·小雅·角弓》
(2) 又如:猱升(猿猱上樹。比喻像猿猴似地輕捷攀登) “惚”
(3) 另見 hū
詞性變化
◎ 猱 náo
〈形〉
(1) 形容輕捷、輕快 [spry and light]
猱進鷙擊?!濉?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2) 又如:猱進(輕捷地前進);猱援(輕捷攀援);猱獰(輕捷勇猛)
“猱”字的辭典解釋
猱ㄋㄠˊnáo名
動物名。猿屬。體矮小,尾金色,臂長柔軟,善攀緣而輕捷,上下如飛。楚人稱為「沐猴」。也稱為「獶」、「狨」。
一種彈琴指法。彈琴時為使左手按音圓潤富有韻味,按指在弦上往復移動,使琴聲微顫。移動較小則顫音微細,稱為「吟」,移動較大則顫音顯著,稱為「猱」。這種指法多用于節(jié)奏徐緩之處,有飛猱、退猱、撞猱、長猱、細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