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冬不拉造句
“冬不拉”的解釋
冬不拉[dōng bù lā] 冬不拉 冬不拉又名東不拉、東布拉,是北亞和中亞地區(qū)的哈薩克族的傳統(tǒng)彈撥樂器,在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以及中國新疆、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地區(qū)的哈薩克族、鄂倫春族中尤其流行。音箱是用松木或樺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桿細長,上面有8—10個品位,兩根絲弦或鋼絲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用“冬不拉”造句
1、表演時,用哈薩克族的彈撥樂器“冬不拉”伴奏。
2、作為打擊樂器的鐵箱子、冬不拉的不協(xié)和音以及充滿張力的吉他噪音,使他們的音樂少了一分柔美,卻多了一分震撼。
3、確實,我們變得異常警覺,遠遠聽到冬不拉的琴弦聲,就把我們給嚇跑了,根本不可能把我們裝進獵袋里去。
4、在這個音樂世界中,電子元素、電吉他和原聲吉他、冬不拉、迪吉里杜管以及豎琴管弦樂團共同創(chuàng)造了原始的聲音。
5、他說今天大多數(shù)人還在彈奏著冬不拉,不過許多傳統(tǒng)樂器已經(jīng)成為了遺跡,就算在他的專業(yè)樂隊中,也無外乎如此。
6、在我們的音樂集會里,花半個鐘頭來調(diào)冬不拉的弦兒,或是把大鼓小鼓都敲到全音,也沒有人在意。
7、他們彈著冬不拉,唱著歡快的民歌.
8、專輯里面有九首歌,只有冬不拉,手風琴,手鼓三樣樂器。
9、手風琴、吉他、貝司、曼德琳、三弦……有一次,為了學冬不拉和彈撥兒,他還拜一位不會說漢語的刮胡店老板為師,在新疆住了半年。
10、可是琵琶在西方已經(jīng)演變出許多類型的彈撥樂器,譬如曼德林、冬不拉,還有各種吉它等等,西方的樂器是那樣的豐富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