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
- 拼音mǎ xì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circus]原指人的馬技表演,現指有動物參加的雜技表演,這些動物都經過專門訓練
國語詞典
- 唐宋時,專指馴馬和馬術的表演。現已成為各種馴獸或雜技表演的通稱。其形式多為馬術及各類動物的技巧動作表演并穿插丑角表演。
網絡解釋
- 馬戲
- 馬戲,是雜技門類之一。原指人騎在馬上所作的表演,現為各種野獸、馴禽表演的統(tǒng)稱。指以馴馬 、馬上技藝 、大中型動物戲、高空節(jié)目為主 ,包括部分雜技 、魔術和滑稽等的綜合演出,多在大型場地 (馬戲院、棚、體育館或廣場)的馬圈中表演。有演員指揮動物表演各種技巧動作或演員在動物身上作各種技藝表演等形式。廣義的馬戲也包括雜技在內。馬戲有時也與雜技通用。馬戲一詞在中國,初見于漢桓寬的《鹽鐵論》。古代馬戲專指馴馬和馬上技藝 。現代狹義馬戲專指馴馬和馬術。2008年,馬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