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鶴 拼音huī hè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1.鳥名。又稱玄鶴。喙﹑頸和跗跖都長。體羽呈灰色,頸下黑色。尾羽可作飾品。 國語詞典玄鶴的別名。參見「玄鶴」條。 網(wǎng)絡(luò)解釋灰鶴灰鶴(學(xué)名:Grus grus)是大型涉禽,體長100-120厘米。頸、腳均甚長,全身羽毛大都灰色,頭頂裸出皮膚鮮紅色,眼后至頸側(cè)有一灰白色縱帶,腳黑色。棲息于開闊平原、草地、沼澤、河灘、曠野、湖泊以及農(nóng)田地帶;其中尤為喜歡以富有水邊植物的開闊湖泊和沼澤地帶。主要以植物葉、莖、嫩芽、塊莖、草子、玉米、谷粒、馬鈴薯、白菜、軟體動(dòng)物、昆蟲、蛙、蜥蜴、魚類等食物為食。春季于3月中下旬開始往繁殖地遷徙,秋季于9月末10月初遷往越冬地。遷徙時(shí)常為數(shù)個(gè)家族群組成的小群遷飛,有時(shí)也成40-50只的大群,繁殖期4-7月。每窩通常產(chǎn)卵2枚,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在世界范圍內(nèi),繁殖在歐亞大陸北部;其越冬地在法國,阿拉伯半島,非洲西北部和東北部,中東,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國的東部和南部,偶見于朝鮮半島,日本和北美西部。越冬在非洲北部、伊朗、印度、緬甸和中南半島北部。 “灰鶴”單字解釋 灰:1.物體燃燒后的剩余物:爐~。煙~。 2.塵土:~塵。 3.特指石灰:抹~。 4.像木柴灰那樣的顏色。 5.消沉失望:~心。... 鶴:鳥,頭小頸長,嘴長而直,腳細(xì)長,后趾小,高于前三趾,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雙棲,常在河邊或沼澤地帶捕食魚和昆蟲。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丹頂鶴、白鶴、灰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