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遠帖
- 拼音bó yuǎn tiē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晉王珣尺牘,五行四十七字,行書。此帖筆法峻拔剛斷,意味高古,為晉人妙品。清代列為三希之一,刻入《三希堂法帖》。
國語詞典
- 一種書法帖。為晉王珣所寫的行書尺牘,是三希堂第三希。運筆極為自然,筆畫雖多連貫之勢,而字字各自分立,瀟灑優(yōu)游,風神古逸,沁人心脾。
網(wǎng)絡解釋
- 伯遠帖 (東晉王珣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
- 《伯遠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珣創(chuàng)作的行書書法作品?,F(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 《伯遠帖》是作者給親友伯遠書寫的一通信札,其行筆自然流暢,俊麗秀雅,為行書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隨其本字之形,順其自然之態(tài),而又通篇和悅,自然一體,有如天成。
- 《伯遠帖》是現(xiàn)今學術界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與《快雪時晴帖》、《中秋帖》并稱為“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為“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