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司
- 拼音sì sī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指司命、司祿、司危、司中四星官。
- 見“[[四司六局]]”。
- 道教謂天帝的禁宮。
- 明代內府職官名。指惜薪、寶鈔、鐘鼓、混堂。參閱明·劉若愚《酌中志o內府衙門職掌》。
網(wǎng)絡解釋
- 四司
- 明宦官官署統(tǒng)稱。即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各有掌印太監(jiān)、僉書、監(jiān)工等。參閱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明宦官官署有二十四衙門,包括十二監(jiān),及下屬四司八局。
- 宋代官職統(tǒng)稱。即帥司、憲司、倉司、漕司。宋處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原有的州,縣基礎上新設置“路”。每路設四個機構,安撫司(帥司)、提點刑獄司(憲司)、提舉常平司(倉司)、轉運司(漕司),其中漕、憲、倉三司除了各司其責之外,還負責對路內所轄的地方官吏進行行政監(jiān)督,所以又通稱“監(jiān)司”。四司互不統(tǒng)屬,長官地位相侔,各自擁有獨立的機構與官員,分別隸屬于不同的中央部門,有力地加強了中央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