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龍入海
- 拼音fàng lóng rù hǎi
- 注音ㄈㄤˋ ㄌㄨㄙˊ ㄖㄨˋ ㄏㄞˇ
- 成語繁體放龍入海
- 成語解釋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后患。
- 成語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1回:“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留下后患
- 成語例子我們不能干放龍入海的事情
-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英語翻譯release a dragon into the sea
- 近義詞放虎歸山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后患。
國語詞典
- 比喻放走強敵,自留禍根。
- 《三國演義.第二一回》:「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網絡解釋
- 放龍入海
- 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后患。
-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1回:“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放龍入海”單字解釋
入:1.進去。與“出”相對:~場?!?。 2.參加:~伍?!珗F。 3.合乎;合于:~情~理。 4.收入:歲~。 5.入聲。...
放:1.解除約束,使自由:釋~?!w山。把俘虜~回去。 2.在一定的時間停止(學習、工作):~學?!ぁ?3.放縱:~任?!暩吒琛!愿哒摗?4.讓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動:~...
海:1.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連成一大片的很多同類事物:人~?;稹?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 4.古代指從外國來的:~棠。~棗...
龍: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 2.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顏?!??!?。~床...